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集团要闻

济南市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,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城市发展

发布日期:2022-11-30 20:24   作者:admin    来源:济南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   阅读: 次   字体:[大] [中] [小]
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“构建优势互补、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”。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,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高标准、高质量规划,编制《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-2035年)》《济南黄河生态风貌带规划》等,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新格局,引领高质量发展,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。

规划先行,全面提升城市能级

城市建设,规划先行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不仅关系济南自身发展,更关系济南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、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。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、推动高质量发展,严格贯彻落实部、省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有关部署,组织编制了《规划》。

图片

《规划》提出,建设“黄河流域中心城市,中国北方重要经济增长极,全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,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”的总体战略定位,构建“山河交融、中心引领,副城支撑、双星协同”的总体空间格局,统筹安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,推动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、生活空间宜居适度、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。目前,《规划》已通过市级审查,下一步按要求履行相关上报审查程序。未来将作为济南市空间发展的指南、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和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。

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核心工作是划定“三区三线”。“三区三线”是根据城镇空间、农业空间、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,分别对应划定城镇开发边界、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、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。济南市作为试点城市,从2021年7月开展了“三区三线”试划工作,今年10月划定成果获自然资源部批复,作为报批建设项目用地审批依据,锚定了全市底线空间和总体发展框架。通过科学划分生产、生活和生态三大空间,合理界定建设用地、农业用地、生态用地,从而为实现开发与保护双赢打好基础,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。

黄河生态风貌带规划正式获批

济南作为沿黄流域中心城市,黄河在境内全长183公里、面积约645平方公里。为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,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开展了《济南黄河生态风貌带规划》编制,按照“全线统筹、分段打造、重点突破”的原则,全线划分为“长平山水、鹊华城光、济章田泽”三大独具特色的沿黄风貌段。

图片

图片

11月24日,《济南黄河生态风貌带规划》获济南市政府批复。围绕黄河安澜、生态保护、文化旅游、交通设施、美丽乡村等5大核心内容,黄河生态风貌带规划确定了未来三年建设实施项目计划方案。其中,重点规划建设岳渎公园和鹊华黄河公园两大国家级文化公园、7处沿黄文化节点、3条文化展示线路,建设“一馆(黄河博物馆)、一镇(泺口古镇)、一厅(华山北片区山水会客厅)”文化场馆体系,彰显济南在保护、传承与弘扬黄河文化中的重要地位,向着“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,建设山水泉城黄河公园”的目标不断迈进。

打造“轨道上的济南都市圈”

“济莱山水秋风劲。百里路,清幽境。高铁飞梁黎庶庆……”近日,一首济南铁路人填写的词走红,表达了济南对中国首条市域内高铁济莱高铁年底通车运营的渴望,它的开通对打造“轨道上的济南都市圈”,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
图片

即将开通的济莱高铁对构建现代化济南都市圈具有重要意义。为充分发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,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研究规划了全市综合交通系统空间架构,有力支撑济南市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新格局。

综合交通规划注重构建“轨道上的济南都市圈”,以“四网融合”的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,充分发挥交通枢纽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支点作用,践行“建枢纽就是建城市”的规划理念,以枢纽机场、高铁城际车站为依托,统筹航空、铁路、轨道、公路、公交等多种要素,面向都市圈打造济南“5+6+N”客运枢纽和“一核一带七园”综合货运物流枢纽体系,推动交通枢纽与城市融合发展,不断提高济南内外联通和互动效率,切实发挥济南在省会经济圈、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核心龙头作用。